第21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王晓云文集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走进雪域高原

    初秋时节,在炎热气候的笼罩中,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搭上重庆至拉萨的列车,走进梦幻神秘的雪域高原,去阅读西藏、感悟西藏……

    一

    列车风驰电掣地驶过广安、西安、咸阳、陈仓、宝鸡、天水、陇西、兰州,沿途雄浑壮美的黄土高原、沉淀历史的窑洞、万古寂静的山峦、古朴典雅的民居,造型精致的清真寺、清真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添了许多旅游的情趣和内涵。次日黄昏到达西宁后,我们换乘到达拉萨的自动给氧、高度密封的特殊列车,伴随着《天路》、《青藏高原》、《坐着火车去拉萨》一曲曲苍凉、深沉、极具穿透力的旋律,沿着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开始了愉快之旅。

    车窗外面,黄河与青藏公路相伴相偎,齐头并进,犹如青藏高原两条银色的飘带。大家如痴如醉地欣赏着高原的风景,惊叹和震撼于这里的“荒凉”。在许多地段,绵延几十里甚至上百里都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没有蓝天白云,没有青山绿水,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绿色植物,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只有满眼飞扬的黄沙,只有沉睡的黄土地,只有天苍苍野茫茫,只有一些无人值守的车站,到处是一片片灰蒙蒙的景象,显得很空旷很冷漠,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苍凉。对于我们这些终日与青山为邻、与绿水为伴的黔北人,“荒凉”确实是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过,偶尔也有几只飞鸟掠过,偶尔也有稀疏的草甸,或有几根输电线路延伸着和远方的山脉一起消失在视野的尽头。车窗外面,不时闪过几顶帐篷和几处低矮的房屋,显然是修建青藏铁路的人留下的。由于风沙太大,人们在有限的耕地里或栽树或筑墙挡住风沙,艰难地守护着生命的家园。在一些河川地带,也有绿油油的树木或庄稼,也有缕缕的炊烟飘来,也有一些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居,一如生命的绿洲,让人心生感动。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车厢内寒意顿生。虽然外面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但草丛里和山腰上都结着厚厚的雪霜,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白生生的光芒,温度应该是在零下10度以下,沿途的西藏同胞们头戴着厚厚皮帽,脚蹬厚重皮靴,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在铁轨两旁的冻土地段,鹅卵石镶嵌成一个个方形框子,框子里生长着一些稀稀疏疏的小草,以一个阵势坚强地抵挡风沙的侵袭,与寸草不生的沙漠抗衡,每当想到鲜活的生命在与僵化的生命抗争中一点点地生长勃发,不由得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列车正在进入高原的心脏,我们分明感觉到高原脉搏的跳动,经过巍峨的昆仑山景观地带,列车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这里由于空气稀薄,严重缺氧,无法生存,荒无人烟。“可可西里”,意为美丽的少女,表达着藏族同胞美好的愿望。在这里,我终于看见了藏羚羊,它们一如梦中精灵,或者安详地吃着小草,或者奔跑嬉戏,或者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穿过专用通道,列车没有惊动它们,没有打扰它们平静的生活,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画面。

    二

    列车经过了烟波浩渺的青海湖,经过了羊卓雍措圣湖,经过了雄伟壮观的昆仑山,终于翻越了海拔5072米的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口,如同过山车般疾驶而下后,地势变得相对平坦,而高原牧场的景色也渐渐入眼。

    离离芳草绿遍天涯,千里牧场蔚为壮观。一蓬蓬、一丛丛、一簇簇的草甸构成了连绵不断的草原,分布在舒缓的山坡上,铺成绿油油的地毯,仿佛是高原温暖的胸膛。赏心悦目的绿,一点点地占据着心灵的天空。一望无垠、绿意盎然的草原,是干净的舒适的。不时看到一顶白色或绿色的帐篷,或者一群群白羊,像珍珠、像白云,还有牦牛和骏马,它们或啃食或嬉戏或散步,一如草原的诗眼,生动着我们的眼神。牧羊人悠闲地睡在柔软的草地上,牧羊女粉红色的衣衫正在涉水而过……这些绝妙的风景,令人如痴如醉,叫人欣喜若狂,使人心旷神怡……列车就在草原中缓缓穿行,欢快地撞击着铁轨,很随意、很潇洒,很自然。

    雪山!我惊呼一声。在草原边缘,连绵不断的或黄或红或黑或青的山峰,像被巨大的洁白的丝巾轻轻地履盖着,冰雕玉琢,层层叠叠,雄伟壮观的冰川地貌一览无余,那样的肃穆和庄严。雪从山上铺开,像瀑布、像绸缎,那么洁白无瑕、那么晶莹剔透、那么圣洁完美,在阳光下分外耀眼。终年积雪融化为涓涓流水,形成了若干水塘和河流,在青藏高原上随意而欢快地流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通天河”和“千岛湖”,浇灌和滋润着丰美青葱的小草。

    你看,变幻无穷、缥缈不定的白云像柔曼的轻纱,从天空上慢慢铺开,与山顶的积雪和半山腰缕缕薄雾交织在一起,多姿多彩,如梦如幻,分不清哪是雪,哪是云,哪是雾。蓝天白云仿佛就在我们头顶,简直可以伸手可及。如果列车在高处,居然感觉蓝天白云竟然在下方。美丽的纳木错湖仿佛就在头顶,随时向我们流动或者荡漾过来……欣赏旷世美景,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瑰丽奇特。

    旅途中,千里牧场、千里戈壁、千里沙漠、千里雪山的景色或者相互切换,或者浑然地融为一体,蓝天、白云、草原、戈壁、荒滩,一片片地掠过眼神,不管哪种组合,都是一幅非常绝妙的图画。

    三

    黄昏时分,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列车缓缓驶进拉萨车站。热情的导游小曼迎上来:“扎西、卓玛,扎西德勒!”随即给大家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对远方客人的最高礼节。在藏语中,“扎西”、“卓玛”分别表示小伙子和美丽的姑娘,“扎西德勒”即吉祥如意。顿时,旅途中的疲惫烟消云散,大家的脸庞都绽开了笑容,这一声深情的祝福,这一条洁白的哈达,伴着我们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接壤,国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263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区,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布达拉宫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雅鲁藏布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绒布吉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院……西藏,在旅游者眼睛里她是人人想往的神秘之地,在探险家心目中她是梦寐以求的探险乐园,在佛教信徒心灵中她是令人神住的佛界净土,在登山者脚底下她是充满诱惑的最后城堡。

    美丽的拉萨河畔,是一片没有受过污染的净土,在蓝天白云阳光的温馨中,任心灵如痴如醉地领略着雪域高原古老而悠扬的神韵,任无限自由心灵扩展。在这里,我们主要游览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卜林卡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据导游介绍,布达拉宫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内部错综复杂,主楼十三层,红宫主体建筑是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也是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起居、诵经及处理行政事务的场所,它是藏族人智慧、文化的结晶,以极高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这里还有太多太多的文物和珍宝,上千座佛塔,上万座雕塑,上万幅唐卡,各类典籍和无数壁画,无数的金银珠宝(据说布达拉宫的财富足够全国人民吃穿三年),让人眼花缭乱。佛像前酥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永不熄灭。我们一座圣坛一座佛殿地参观着,在一个个金碧辉煌的殿堂里,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佛像面前,我感悟着藏传佛教悠远的历史和美好的传说,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

    大昭寺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是西藏的佛教中心和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文成公主进藏一起运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被供奉于此。从大昭寺的金顶向下俯视,美丽的拉萨城尽收眼底。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近处蜿蜒流淌的拉萨河,对面药王山的高塔,还有遥相呼应的古老的大昭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大昭寺外面是八角街(意即围绕着大昭寺的街道),这里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制品。

    罗卜林卡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由罗步林卡和金色林卡组成,最为豪华、奢侈的当数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行宫,金、银、珠宝令人眼花缭乱,湖心宫壁画的颜料全部采用纯天然植物、矿物材料,历经几百年色彩依然艳丽,非常精美。园内绿树成荫、幽静蔽日,是历代传统藏戏及民间歌舞表演的重要场所,园内宫殿建筑富丽堂皇,殿内壁画线条流畅,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大型古代宫廷式园林。

    四

    西藏,是一片被宗教气氛浓浓包围的圣地,是一片离神最近的高地,无数的教徒用心的祈祷修着来世。据说,藏传佛教信奉来世,只有朝拜佛祖,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来世才会幸福安康。(!&

    无论是清晨、中午、黄昏甚至夜晚,在八角街或者拉萨市区的转经道上,络绎不绝的藏族同胞摇着精致的转经筒,手数佛珠口中念念有词,每天都要转上三圈,幸福而快乐。这就是转经,相当于磕长头,以示对佛祖的敬意。看到这些,我惊叹于他们对佛教信仰的真诚。

    而让我们最感动的是那些朝圣者,他们对佛祖的崇拜与信仰,超越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变卖了所有家产,三步或六步一叩首,一次次五体投地,历经千辛万苦,从千里之外的家乡长跪着来到心中的净土大昭寺,朝拜释迦牟尼,祈求降福。并把所有的钱物捐给大昭市,然后一无所有地背着简单的行李,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有的把生命留在路上,而身躯指向的仍然是圣殿所在的方向。在朝拜者中,既有老人,也有小孩;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有的步履蹒跚,有的老态龙钟,那种执著、虔诚、淳朴足以让人感动终生。据说要磕满10万个长头才能了愿,所以大昭寺门前永远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那是佛教徒正在“补课”。我们站在远处静静地观看,生怕惊动了这些虔诚的人们。正如《可可西里》电影中男主人公日泰所说的那样:磕长头的人手和脸是脏的,但心是干净的。

    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还有这里的丧葬习俗。这里几乎存在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等等。据导游介绍,藏族对“死亡”即“新生”的理解,使人们能坦然面对死亡,全无恐惧和悲痛。所谓天葬,即人逝世后,周身用哈达包裹,运到高山顶上的天葬场,点燃“烟桑”,通报“神鹰”。随着缕缕桑烟升起,远近的“秃使”纷至沓来。天葬师开始操刀分尸,取内脏,去肌肉,用石头砸碎骨骼,混上藏粑和酥油茶,用于喂鹰。如果鹰吃得一点不剩,视为吉利,死者生前无大罪孽,使灵魂随鹰翼而归,升入天堂。如果鹰不愿吃,或没有吃完,将会用火焚烧,把灰烬撒向四方。所谓水葬,由水葬师将尸体解剖成若干块,倾倒江河中用于喂“神鱼”。正因为如此,当地藏族仍保留着不吃鱼和敬重老鹰的习惯。土葬则适用于罪大恶极或有传染病的死者,惩其灭根绝种,永世不得翻身。我们曾参观了位于雅鲁藏布江边的一个水葬台,周边悬挂着经幡,斧头、锤子等工具锈迹斑斑,石壁上还渗透着斑斑血迹,让人顿生敬畏之情。

    无论是在拉萨、日喀则,还是林芝,旅游门票关于景点的介绍既有中文,也有藏文,还有英文。就连大街的招牌也是藏、中两种文字。这大约也算是西藏的特色吧。

    西藏的另处一个特色应该算是高原反应。西藏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攀登布达拉宫的一级石阶相当于内地的三级石阶。导游说,如果没有高原反应,就算枉来西藏一场。高原反应是西藏留给游客的纪念,包括头疼头晕、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为了对付高原反应,导游们教我们经常念“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仿佛我们都成了地地道道的佛教徒。由于紫外线非常强烈,这里的人皮肤黝黑。为了对付风沙或紫外线的侵袭,年轻姑娘们都蒙着面巾,仿佛电影里的蒙面大侠。

    五

    结束在拉萨市区的旅行,我们沿着世界最长最高的峡谷—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经过中尼公路前往西藏重镇日喀则。在沿途民房的屋顶上,都插着五彩缤纷的经幡,随风起舞,使荒凉中有一丝色彩的点缀,这是一种连结人和神的信物,是藏族同胞在祈求幸福和安康。路旁是绿油油的青稞和五颜六色的野花,美丽而芬芳。每年在青稞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都会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五谷斗和青稞酒,围绕着农田载歌载舞,欢庆预祝丰收的“望果节”。

    我们登上海拔近5000米的卡拉山,参观了清澈碧蓝的羊卓雍湖,这里集雪山、冰川、岛屿、牧场、农庄、温泉等景色为一体,湖汊极多,形如珊瑚枝,湖水明蓝映天,清澈亮丽如一汪碧玉,绿得冰清玉洁,绿得醉人平静,绿得清纯婉丽,仿佛是情人流动的眼波。远处的湖面是安静的,金色的阳光闪动着,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而靠近岸边的湖水却是不安分的,泛着层层浪花,似汹涌的海潮。湖边野花烂漫,苍翠的远方,湛蓝的天空,浑然地融为一体,那种不带一丝风尘的美丽无疑是憾动人心和摄人魂魄的,使人心灵得到完全净化。

    远方红色的土壤,像高原的血管和肌肉,涌动着鲜红的血液。半山腰的白云如梦如幻,如丝如缕,透示着圣洁,仿佛人间仙境。山、天、水浑然融为一体,客车仿佛在云层里穿行。山顶上积着厚厚的雪,雾气缥缈。雪山融化形成千万条河流,在山腰上冲出千万条壕沟,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或密或疏,雪白清冽的溪水像银色的奶酪,欢快地流淌,从山间跌跌撞撞而来,注入雄浑壮美的雅鲁藏布江。两山尽是光滑润洁的鹅卵石,据说几万年以前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在日喀则期间,我们参观班禅喇嘛行宫扎什伦布寺,班禅大师灵塔,它是由一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于1447年,是历代班禅的驻地。寺内供奉的强巴佛像高达28米,是世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农家小福女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豪婿撒野怪医圣手叶皓轩神级龙卫表小姐婚婚欲睡:顾少,轻一点朝仙道强行染指

王晓云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谷粒只为原作者未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未知并收藏王晓云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