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9、领导的领导

    但凡作为领导,就必须要有大眼光和大局意识,有些事情也许你可以帮助属下代办,但涉及到具体细务还是尽量放手为好,不然要属下何用?做领导的只需抓住那些大的方面就可以了。

    话说至正十九年正月,不免有些春风得意的朱老大亲自写了一副春联,贴在了行中书省的大门上,其联是:“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

    “六龙”之言源出《易经》,不太好理解;“五虎”则是将自己比为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这副联主要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论官职,朱同志现在是大宋的丞相级别,可以代皇帝任官发令;论军职,自己则是上将级别,可以率众征讨杀伐。

    其实,从这副对联中不难看出当时朱同志与小明王政权的主从关系,虽然后来明朝在修史时总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当然,在“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余,朱元璋难免有些不甘寂寞之意——这也才是大英雄的本色流露。

    至正十九年五月,小明王又提升朱老大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也就是在这年八月,元军攻陷了汴梁,刘福通等人不得不带着小明王转移到了安丰。

    当时,宁越地区既已安定下来,朱老大自然还想进一步拿下浙东“未下诸郡”,为了让事情更加顺利,于是他便召集诸将来了一次长篇训话。

    他苦口婆心地告诫大伙:仁义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攻克城池虽然少不了武力,但是安定人心必然要依靠仁义。咱队伍入应天之时,秋毫无犯,所以才能一举让应天安定下来。最近咱们又攻克了婺州,老百姓又重获生机,此时正是抚恤他们的时候,这样老百姓才乐于归附。而那些还没有拿下的郡县,百姓也一定会先闻风而归附咱们……咱每每听闻诸将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杀人,心下则喜不自胜。这行军打仗,就好比烈火一般,人人都避之惟恐不及。这就像鸟不到猛禽的林子中去会聚,野兽不去钻猎人布下的罗网,而老百姓必然会投靠施行宽厚之政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体恤百姓,宽厚仁政,不妄杀,历代取天下者,诸如唐宗宋祖等等,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感同身受者则莫过于朱元璋。因为他不像刘邦、李世民等人或是小吏(公务员)、或是贵族(富二代)出身,他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从那群“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人中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他深知老百姓最渴望的是什么——纵观他的一生,他在保全民生方面,确实做得无可挑剔。

    接着,他又向诸将们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凡为将的人,能够以不杀人为追求,这不单是国家的幸事,也是你自家的福祉,你的子孙必会因此昌盛,这全是仰仗着你的余泽啊!因此说,你们若用心记下我今日的话,则事不难就,大功不难成。

    朱老大的这番话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在战争中往往很难避免屠杀现象,除了一定的报复、威慑目的外,更多还是为了抢掠,“杀人越货”便是。虽然有严明的军纪在那里,但刀兵混乱之际,少不得就会有将士浑水摸鱼,或者是杀得性起,一时无法收敛。

    虽然朱元璋说得苦口婆心,但将领毕竟多是粗人,能听进去多少还是个问题。比如常遇春,杀降简直成了习惯,这没少让朱老大发火。

    不久,好消息传来,平章邵荣在余杭(杭州西北不远处)附近大破张士诚部,兵锋已直指杭州。

    朱家军近来在浙江的一举一动,盘踞浙东沿海的方国珍无不看在眼里,当朱老大的使者蔡元刚到达庆元后,老方自知和人家姓朱的不是一个数量级,于是便跟手下说了:而今豪杰并起,遍观诸强,惟有朱元璋号令严明、所向无敌。如今他又打下婺州,实话说,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再看看咱周围,西有张士诚,南有陈友定,都跟咱关系很僵,所以,暂时投降朱元璋,以观其变。手下都赞同他的看法。

    方国珍这人就这点好:相当地识时务,一贯都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就降。在他的词典中,从来没有骨气啊屈辱啊这类词汇。!%

    所以不久,他便遣使前来,表示愿归降朱元璋,两部合兵共灭张士诚,并献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金织、文绮若干。还捎带上一封信,大意是这样的:

    我方国珍自小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成年后打打鱼贩贩盐,日子过得倒也逍遥。后来受人诬陷,只得逃到一海岛上当了元朝的鲁滨逊。结果大伙抬举我做了老大,占得一亩三分地,也就讨口饭吃。而明公您却不同,自幼就理想远大,存匡扶社稷之志,从濠州一路打到应天,混得风生水起。我方国珍仰慕您已经很久很久了,只是道阻且长,看您的身影宛在水中央。如今听说您要来了……如蒙不弃,国珍愿当您的马前卒。请接受小弟吧!

    信写得深情款款,好歹没把朱老大看哭了。

    但对于投降专业户,朱元璋强忍泪水之余,还不得不冷静对待。史书也记载,“国珍虽纳款,然其志尚阴持两端”——“墙头草”的个性,是方国珍也是其他一切军阀的本性。保存实力的要紧,硬干的不要。

    后来,老方又遣人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其次子方关作为人质。不过朱老大却回复老方说:古人在盟誓的时候,害怕对方会变卦,所以才互相交换人质,这其实证明是他们彼此不能互信。如今你既诚心来归,咱也当推心置腹。既然咱兄弟俩现在的感情天日可表,何须以儿子做抵押呢?(!&

    于是就把方小二给送了回去,临行前还赏赐了他一番,并为他改名叫方明完。

    有人也许会疑惑了,一贯冷静的朱老大也情绪冲动起来,对老方动真感情了?

    其实,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处:他虽明知老方反复无常惯了,但将来若兴兵征伐,势必得要个借口。而今他如此以诚回报,正是考虑着来日有充分的借口去收拾“背信弃义”的老方。更何况,眼下老方对自己也没啥威胁,对他安抚一点不会坏事。

    未来的形势发展也果真如朱老大所料。真是“任你百步走,招手就回头”。

    余杭之战得胜后不久,朱家军一部开始攻打杭州,张士诚遣其右丞相李伯升来援,结果被击败。不过杭州毕竟是一座重要的城池,好歹是南宋故都,防守严密得很,所以想轻易拿下是不可能的。对此,连常遇春都一筹莫展。

    与此同时,朱老大又任命耿再成为行枢密院判官,率兵屯缙云县黄龙山,攻打处州。

    佥院胡大海率兵取诸暨,张士诚部不敌,其万户沈胜率众降。可是待到老胡等人入城后,张部的降军汹汹不定,发生兵乱,结果被老胡所镇压,最终生擒四千余人,马六十匹。诸暨平定后,朱老大又命老胡屯兵罢手,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就是绍兴了。

    当时,朱老大人还在宁越指导地方工作未归。有儒士许瑗、王冕来见,朱老大问以时务,两人的回答令他很是满意,于是便将两人留置幕府,并任命王冕为谘议参军。

    说到“王冕”,那就得仔细介绍一下了。

    因为在元末,王冕之名几乎是无人不晓。他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一位传奇人物。《儒林外史》开篇的楔子就是讲的他的故事,曾经的小学课本也有关于他刻苦学画的课文,另外,他的一首《白梅》也是相当出名:“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是绍兴人(鲁迅先生的同乡),幼时家境贫寒,曾像重八小朋友一样给别人家放过牛。他羡慕别的小朋友可以在学堂里上学,所以就经常牵着牛去偷听。有一次连牛都弄丢了,还挨了老爹的打,可是他仍坚持去学堂边听讲,甚至有时连家都不回,他老爹只得由他去了。

    王冕的经历与重八确实有几分相似。后来他离家出游,就到了一处佛寺栖身。白天干活,晚上就坐到佛爷腿上就着寺里的长明灯读书。当地的一位姓韩的学问家被王冕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收他作了弟子,从此王冕便渐渐成为了遐迩闻名的通儒。

    不仅如此,王冕更慷慨有大志,通《术数》之学,据说能掐算天下大势。元末天下未乱时,他曾去京师,目睹一路上的惨象,敏锐的他于是偷偷与人说“乱且作”(天下将要大乱了),人们都以为他疯了。

    到当真天下大乱时,王冕乃携家人隐居于九里山。他善于画梅,屋前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求他作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幅长短论价换米。后来他又仿照《周礼》著书一编,说道:“吾未即死,持此以献明主,可致太平。”所以,当朱元璋任命他为谘议参军后,他“自以为得行其志”。可天妒英才,不久,王冕病逝了。

    不过,从王冕平素的思想流露来看,《儒林外史》中的形象可能更符合真实。因为也有史书这样记载:朱老大强请王冕出来做官,可人家死活不从,并以出家相拒。后来,据说王冕真就死了在一家佛寺中。

    为了证明朱元璋是一代贤君,天下士人皆愿归心,史书将王冕的言行做一番篡改,也是很有可能的。

    10、反对两个拳头打人

    在朱家军主力大举南下之际,张士诚还在以顽强的精神寻求着突破,其实这是压力带给他的刺激。因为他自己也明白,从形势上而言,朱部已经快将他从战略上包围了。长此以往,肯定没自己的好果子吃。

    至正十九年的二月,老张又派兵去打江阴的主意。当时张家军战舰蔽江而下,绝对是豪华阵容。其主将苏同佥驻兵君山,张士诚本人则对于水师进行遥控指挥。

    江阴守将吴良眼见此景,向诸将下达了动员令,不过他告诫大伙不要轻举妄动,敌众我寡,要见机行事。

    当张家军的水师布满于江阴沿江时,吴良才命自己的弟弟吴祯一军出北门应战。两军刚一交锋,吴良便派手下王子明率壮士出南门合击敌人。在铁钳攻势下,张士诚的部队撑不住了,大败而回,被生擒和溺水而死者甚众。

    不久,平章邵荣率兵攻打湖州。哪知城中敌人倾巢杀出,打了朱家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不得不退回余杭一带。邵荣心知张部得胜后一定想乘胜追击,便预先在沿途设下埋伏,还告诫兵士道:“敌人来时,坚守勿动!待我在山上举起大旗,再一齐杀出!”

    这边刚布置好,那边老张的部将李伯升就带人杀来了。他们攻打了一会儿朱家军的壁垒,没能取得什么突破。邵荣料定敌人已经疲乏,于是便举起大旗,招呼众军一齐杀出。敌众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伤者很多。

    李伯升又羞又愤,不久带兵卷土重来,又被打败,最后只得带兵重新退回湖州坚守。朱家军乘胜攻城,但久攻不下,只得罢兵退回。

    这年三月,朱元璋再次下发了大赦的告谕。

    这篇大赦的告谕明显是手下人所写,朱老大盖章。内容是:“发政施仁,诞布维新之治,安民广土,当弘肆眚之恩。爰自渡江以来……况春气发育,草木昆虫犹得自遂其生,而吾民有久禁于狱者,抑郁悲愁之气,恐伤天地之和。是用布告,所隶州郡,自三月初二日以前,除大逆无道及敌之侦伺拘禁外,其余罪无大小,咸与宥原。敢有不遵仍前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其实朱老大本人的文笔还勉强凑合,比如《御制皇陵碑》、《阅江楼记》之类,也算有些文采。可是,大多数时候,他生怕底下的人看不懂自己的意思,一句话要反复说几遍,即便是很正式的文件,他也喜欢用大白话。尤其他劳模风范,日理万机,一天须批阅各类奏章数万言,没那闲功夫雕琢词汇,所以,文句不通有之,错别字亦有之。

    举个例子,比如他称帝后自拟的一道圣旨:“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四月的时候,朱元璋立枢密分院于宁越府,以常遇春为镇国上将军、同佥枢密分院事,驻守宁越。

    随后,朱老大又命帐前元帅陆仲亨攻打(浙江)衢州,不克而还。又命佥院胡大海率元帅王玉等攻打绍兴侧翼,结果大破敌军。不久,张士诚派兵再次攻打建德,但连遭朱文忠部的迎头痛击。

    五月,张家军又进袭常州,守将汤和击败之。几天后,老张部将李伯升再次带兵攻打婺源,守将孙茂先带兵将其击退。

    眼看着自己来浙东的日子已经不短了,朱老大打算回应天。就在临走前,他特意把老胡同志召到了绍兴,免不得要对他细细叮嘱一番。朱老大作为高瞻远瞩、眼光独到的领导,在很多关键时刻,总是能够把一些指导性的方针吩咐给手下诸将,以至诸将们只要照章执行就是了。

    朱老大提醒老胡注意:宁越为浙东重地,需要有可靠的人来把守,所以派了你来担此重任。你的任务很明确——守备宁越,并伺机进取衢州、处州和绍兴。但是,有几个人你一定要当心,一是衢州守将宋伯颜不花,其人多智术,不可小觑;一是处州守将石抹宜孙,善用士,也不易对付;还有就是张士诚的大将吕珍现正驻守绍兴,此处兵重,也不是仓促之间可以图谋的。这三个地方与宁越都靠得很近,你应当与常遇春同心协力,看准时机再有所行动,千万不可贸然出击!

    六月,朱元璋回到了应天,他这一离开就是大半年了。

    几天后,传来消息:吕珍率部围攻诸暨(当时已改名为诸全州),老胡率兵援救;敌军以堰水灌城,老胡夺堰,反以灌吕珍。眼看将入绝境,吕珍于是在马上折箭向老胡请求罢兵,老胡许之。

    有人曾劝说老胡应该一鼓作气收服吕珍,可是成竹在胸的老胡却说:“他若再来,咱这里是有准备的!”更何况穷寇也未必易攻。

    有人在双方罢兵后又劝老胡偷袭敌人,一向光明磊落、大将之风的老胡却道:“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若再违背誓言,是无信义!纵其去而又击之,胜之不武!”于是引兵而还。

    七月,常遇春率兵攻打元军盘踞的衢州。

    朱家军建奉天旗、树栅围其六门,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器械,全军突袭至衢州城下,还于大西门、大南门下挖了地道。衢州守将宋伯颜不花率众全力抵御,他们以芦苇灌油烧吕公车,架千斤秤吊起懒龙爪,又用长斧劈砍登城长梯,还修筑了夹城来防止地道。

    攻守双方皆使出了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一天都没有闲着,两个多月时间里,鲜血浸透了衢州城垣。

    正像朱老大所预见的那样,宋伯颜不花是位劲敌,所以常同志一时未能得手。

    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易突入衢州南门瓮城,毁掉了敌人所架设的大砲,又督率将士加紧攻城。九月,常同志终于如愿攻克了重镇衢州。由于叛徒的出卖,宋伯颜不花等人都被生擒。

    随后,朱元璋下令改衢州为龙游府,以武义知县杨苟知府事;又设立金斗翼元帅府,以唐君用为元帅,夏义为副元帅,朱亮祖为枢密分院判官,命宁越分省都事王恺兼理军储。常遇春带兵回到宁越。

    九月中旬,朱老大派出博士夏煜前去宣布对方国珍兄弟的任命:授方国珍“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璋“福建行中书省右丞”、方国瑛“福建行中书省参政”、方国珉“枢密分院佥院”,各给符印,仍以本部兵马守城,并听候进一步的命令。

    当然,这些任命即使朱同志不跟小明王那边打招呼,也必是打着大宋的旗号进行的。

    当夏博士来到庆元后,老方想不接受,但毕竟自己已经宣布投降了;接受呢,又惟恐将来受制于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装病。

    老方只是受了印,但是却告病不任职,这样他仍可以暗中操控军队。对待使者,老方的态度也很倨傲,弄得夏博士一肚子怨气。不过,这方家兄弟几个里面,还是方国珉识得大体,只有他开枢密分院署事,正式上任办公。

    几个月后,夏博士从庆元回来,他不但告了状,还请求朱老大发兵教训一下老方。但是朱老大却为难地告诉他:“如今咱正与张士诚较着劲儿呢,实在无暇他顾!权且忍忍吧。”

    不过,敲打还是必须的,否则,这老方又会故态复萌。于是,朱老大便派出了都事杨宪(已被张士诚放回)、傅仲彰前往告谕姓方的,大意是:你阳交阴备、首鼠两端,这是很不对的,必须改了才好。如若不然,将来定没有你们兄弟的好果子吃。

    不过老方向来不是怕事的主儿,他还偏拿朱老大的威胁不以为然。因为他已然料定天下大势还很不好说,你姓朱的想一统江山,还早着呢!

    不久,鉴于平衢州有功,朱元璋将常遇春的佥行枢密院事升职为佥枢密院事。去掉了一个“行”字。这就好比把代总司令升级为总司令了。

    这年十一月,老胡同志经过一番苦战,也攻克了重镇处州。占领了衢州、处州,其意义相当重大。

    而这常、胡二人不相上下,大有比翼齐飞之势。

    话到攻打处州,还得补充一下。

    先前,朱老大既已平定婺州,即命耿再成驻兵缙云之黄龙山,以伺机谋取处州。

    处州守将石抹宜孙则派出其麾下元帅叶琛(大名士)屯桃花岭,参谋林彬祖屯葛渡,镇抚陈仲真屯樊岭,元帅胡深守龙泉,以抵御朱部的进攻。可是久而久之,士兵长期暴露在野外,吃不好睡不好,慢慢的就懈怠下来,以至皆无斗志。

    由此,前文说过的那个被胡德济打败过的胡深,眼见大势已去,便首先背叛了主子,偷偷跑来投降,还告诉老胡“处州兵弱易取”。老胡同志听后大喜,即出军抵达樊岭,与耿再成合兵攻打,连拔桃花岭、葛渡二寨,于是就这样一路打到了兵力已然空虚的处州城下。

    最终,石抹宜孙战败,后不幸被乱兵所杀。叶琛、章溢等逃奔建宁,林彬祖出逃温州,于是处州所属七镇都归了朱元璋部。

    接着,朱元璋改处州路为安南府,以义乌知县王道同知府事。并设立安南翼元帅府,任命朱文刚(朱老大的养子之一)为元帅,李祐之为副元帅,耿再成为枢密分院判官,孙炎总理军储。

    至此,浙江地区的大半领土都已被朱元璋拿下,它不仅为朱氏政权增加了富饶广阔的战略腹地,也为其今后与陈友谅部的较量提供了相对充足的人力及财富资源。

    十二月,张士诚部再败于分水县附近,从此,张家军不敢再来窥视严、婺地区了。

    这年年底,常同志开始率兵攻打杭州,这注定了将是比之常州之役更艰难的一场攻防争夺战。

    尤其是,朱老大那边已经再派不出更多的生力军前来支援了,因为西边的狼也杀来了。

    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是朱元璋的拿手好戏,但他现在不得不选择“两个拳头打人”这一兵家大忌。

    11、狼来了

    有一个经济学术语,叫做“不完全竞争”。它包含很多方面,但简言之就是:当最强劲的对手还没有出现时,你目前所处的就是一种“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回过头来,如果说张士诚在朱元璋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根本算不上是一位劲敌的话,那么,陈友谅的加入就将改变这种“不完全竞争”的状态。甚至,如果北方的察罕帖木尔、扩廓帖木儿父子等也加入这个战局,那么,朱元璋所面对的就将是“完全竞争”状态了。

    这才真正到了检验朱家军实力的时候。

    庚子年(1360)三月,朱元璋将宁越府改名为金华府,又改淮海翼元帅府为江南等处分枢密院,并以缪大亨同佥枢密院事,总制军民。

    说来这个缪大亨也算是朱元璋手下的元老级人物了,虽然属于当年的投诚分子,但朱元璋一向很看重他。缪大亨此人有治才,宽厚待人,甚至于提刑审问、剖析狱讼,也很有几手。老百姓都乐于拥戴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闻名遐迩的“浙东四先生”——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金华宋濂等四人被召至应天,他们即将被赋予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历史重任。

    章溢、叶琛都是石抹宜孙的手下,而今向朱老大投诚了。刘基即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他原本也本属于坚定的石抹派,如今也来投诚了。不过这里还不是详细介绍老刘的时候,后面即将有太多关于他的事迹。

    宋濂,则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儒学大家,名冠天下。后成为大明开国文臣之首,并有幸成为《元史》的领衔主编(可惜史学水平有限)。现在的人对他也不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农家小福女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豪婿撒野怪医圣手叶皓轩神级龙卫表小姐婚婚欲睡:顾少,轻一点朝仙道强行染指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谷粒只为原作者未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未知并收藏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