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2、生子当如王保保?

    明初老百姓有句口头禅,专门用来对付自大的人:“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耶?”,翻译过来就是:你要是真牛,就到西边拿了王保保来啊?它的潜台词是:朱皇帝都是王保保的超级粉丝兼对之无计可施,你显然是没那本事的。那话里,颇有点“生子当如王保保”的慨叹。

    李察罕死后,朝廷又重用了其外甥扩廓帖木儿,拜其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正式接了李察罕的班。

    扩廓帖木儿本名王保保,大概是汉人与色目人的混血儿吧,自从元顺帝赐其名为“扩廓帖木儿”之后,他的本名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汉人口中,还是王保保这个名字叫得顺溜些。

    王保保自幼被过继给了老舅,从此跟随着南征北战,也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勇猛善战、深谙兵略的将军。

    在李察罕壮烈后,他收拾了老舅留下的摊子,含着万分的悲痛开始了对益都的疯狂围攻。最终,元军通过挖掘地道破城而入,到这年十一月,益都陷落,红巾军首领陈猱头等二百多人被押赴大都献俘。为了报仇雪恨,王保保专门挖取了田丰、王士诚二人的心脏以祭奠养父。

    不久后,山东地区便被元军彻底平定。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皆晏然无事,大元王帝国似乎又恢复了久违的太平景象。

    刘福通等人领导的北方红巾军,“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最终还是灭亡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给朱元璋等人在南方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如果老刘得知他的历史评价就是这句,估计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山东平定后,王保保将主力开往开封、洛阳一带驻扎,其目的是在稳定中原,坐观形势。

    以王保保的当时实力和才干,灭掉南方正在蓬勃发展的几支义军,还是很有可能的。

    朱老大太当然明白这种形势,就在李察罕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曾两次派使者去面见老李,并送上重礼和亲笔信,要求通好,表示对大元的忠心。

    在李察罕被刺前不久,他的亲笔回信也送到朱老大的手里,看过信后,朱老大对左右说道:“观察罕书信,措辞婉媚,分明有利诱我等之心,这点小把戏能迷惑住谁?况且他只是送来了书信却不归还咱的使者,其用心昭然若揭!”

    当然,朱老大还有句心里话估计没说:咱也不过是在忽悠李察罕,大家彼此彼此而已。

    过了一阵子,朱老大又细细分析了一番李察罕的处境,发现他虽借义师之名图谋中兴大元,可是又与孛罗帖木儿不断争斗,前途真不好说……况且还有田丰那类人在身边,居心难测,而李察罕却待以腹心。就这两点,就足以牵制他的手脚,甚至会要了他的命。

    分析完后,朱老大作了两手准备:一面继续派使者到李察罕那里通好;一面趁他正全力攻打山东、无暇他顾之际,率军亲征陈友谅于江州,先摆平南方。

    对于老朱的派人通好,李察罕决定有所回应。他向朝廷请旨,派出了户部尚书张昶带了御酒、八宝顶帽来到应天,任命朱元璋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朱老大私通李察罕的事做得相当隐秘,很多人都不知晓内情。所以,当大元派使者前来时,一位叫叶兑的宁海儒士专门写信给朱老大,劝他不要接受元朝官爵,要自创局面,另立基业。

    朱元璋看了来信,只是微微一笑,派人赏赐了他一些东西。

    不过,形势的发展出乎人的意料。张昶等人正式到达应天时已是至正二十二年的十二月,此时李察罕已死,北方的威胁也一时缓解了下来——接李察罕班的王保保,此刻后院正在起火,无心他顾。

    大元派来南方招安的几位使者顿时跌入了狼窝。

    当时元使有三位,他们是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奏差张琏。张昶等人先是通过海路到了方国珍那里,后来又经福建、江西才来到应天。

    不过,张昶等人从衢州到应天是被一路押解着的,而且在进入应天时还被迫“裸其体入城”,被百般侮辱。

    他们到达后,入见不拜。朱老大怒斥道:“元朝不达世变,尚敢遣人扇惑我民!”说完就命人将他几个拉出去砍了。真不明白老朱唱的是哪出戏——元使明明是他自己请来的,结果他反倒弄得像是“被招安”了。

    张昶一言不发,只有马合谋嘴硬,“抗对,口出不逊之言”。估计也是在说:明明是你小子忽悠我们来的,结果居然要砍我们,真他妈缺德。早知道,大爷们就不来了。

    反正最后是:朱老大留下了张昶,用一死囚代替了他,马合谋、张琏等人被杀,连监刑官韩留事后也被朱老大灭了口。

    朱老大非常器重张昶,他告诉刘基、宋濂:“元朝送来一大贤人,你们可以与他议论大事。”后来张昶被任命为行中书省都事,不久升参政。朱老大对他非常欣赏,“赏赐甚多,权豪震动”。

    派出去的使者收不回来,元廷能怎么办?牵头这事的李察罕已死,王保保羽翼未丰,没人愿意出头管这等闲事,张昶等人算是彻底成了弃子。

    可是,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从大元的户部尚书变成反贼的参政,换了谁都不会甘心。张昶实在心气难平,最后竟悄悄给元廷传递情报,结果被抓了现行,而杨宪等人又趁机落井下石,大肆渲染。朱老大闻听后大怒,下令将张昶处以极刑,甚至还“碎其骨,投于水。”

    从张昶一事中不难看出,此刻的朱元璋,早已不将元廷放在眼里了。

    李察罕的死,让孛罗帖木儿喜出望外,他趁机占了不少老李的地盘,越发骄狂起来。元廷的内部也因此不再太平。

    至正二十三年,因为皇帝的舅舅、御史大夫老的沙与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的事,元顺帝与自己的皇太子分化成为两大阵营,皇太子倚重于王保保,而顺帝则包庇孛罗帖木儿。如此一来,双方更是争得难解难分。

    二十四年,朝廷有人状告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人图谋不轨。

    三月,顺帝终于下诏削夺孛罗帖木儿的官职和兵权。孛罗帖木儿一看,干脆打吧,他发兵围困大都,要“清君侧”。

    七月,王保保部将白锁住率万骑保卫京师,结果交战失利,他们只得保护着太子逃到王保保的老巢太原。而孛罗帖木儿则率军杀入大都,并入朝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

    次年,王保保发大兵直捣孛罗帖木儿的老巢大同。接着,皇太子又号召天下兵马入京讨逆,很快孛罗帖木儿就兵败伏诛。

    而王保保则被封为左丞相。两个月后,习惯于戎马生涯的王保保即请命南归,朝廷应允。

    此时,中原地区已太平无事,可是就整个南方而言,自江淮至川蜀,已经都不再是元朝的地盘。明玉珍早已在四川称帝建国,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消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并准备伺机消灭张士诚,进而统一南方地区。

    不久,王保保被封为河南王,并成为代理天下兵马的大元帅,其“官属之盛,几与朝廷等”。可眼见朱元璋势力一天天坐大,王保保居然毫无南下之意。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遣使向朱元璋通好,献上宝马。

    朱老大于是派出中书省都事汪河至开封,致书王保保道:元朝的土崩瓦解已成定局,你可得好好打算了。你的养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之前派人到开封只是为了和他交流一下,并不是想投降元朝。既然你想跟我通好,那也行,从今往后,希望咱们和平相处。

    这封信已经很不老实了。王保保只要脑子还清醒,都看得出这姓朱的野心极大,是个刺头。

    本来,如果此刻元朝的各派势力都听命于王保保的话,他保准下一个开刀的就是这姓朱的。可是,很多事没那么多假设,有人出来挑事了。

    挑事的人叫李思齐,论资历他同李察罕一般老。对于朝廷任命王保保为总司令,他就一百个不满。甚至连他的部将,如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等也自恃功高,瞧不起王保保这个小辈。众人是“各怀异见,请别为一军,莫肯统属”。

    当然,王保保也不是吃素的,他的野心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割据的军阀,其身边不少谋士都在鼓动他成就“大事”。

    于是,新一轮的军阀混战又开始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李察罕不死,以他的权威与号召力,再加上他的头脑,那么,元末的北方地区出现一个“曹操”式的人物是很有可能的。

    在混战期间,王保保也与皇太子闹得有些不愉快。

    太子想要逼迫老爹退位,可王保保不赞成。

    太子又数次催促王保保南征(可见太子也不是个草包),可王保保一面命弟弟脱因帖木儿等人盘踞山东,一面继续西向同李思齐等人抢地盘。

    至正二十七年八月,顺帝下诏命皇太子亲自统帅天下兵马,并分配任务如下:命王保保以其兵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则以其兵自凤翔以西,进取川蜀;秃鲁以其兵与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等取襄樊;王信以其兵固守山东等地。

    可是,诏书虽下,不仅一贯嚷嚷着要亲征的皇太子没动静,就连向来以忠臣良将自居的王保保也不肯受命。

    眼见王保保有不臣之心,其属下的几员大将如貊高、关保等便萌生了诛灭主帅之心。最终,他们举兵讨伐王保保——可见,王保保多么缺乏应有的政治头脑。

    十月,王保保已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朝廷又进一步瓦解了他的兵权。身处不利的王保保只得受诏,以一支孤军屯驻于泽州一带。

    与此同时,朝廷再次下诏命令诸军南下。

    可直到至正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1368年),不甘心被人摆布的王保保还派兵占据了太原,杀尽朝廷所置官属。盛怒之下的皇太子不得不命令各军夹攻泽州、讨伐王保保,而顺帝又下诏削夺了他的爵邑。

    二月,王保保退守于平阳一带,眼看已经四面楚歌。而就在这时,朱明王朝的大军已经开始了北伐,这反倒“救”了他。

    当时,大明王朝的北伐军队已经打到了河南,火烧眉毛的蠢材李思齐等人见状,才赶紧派人私下里同扩廓和解,然后带领着军队跑回关中老巢据守。七月时,貊高、关保等保皇派还在继续进攻平阳,灰心丧气的王保保不敢出城应战。但是一天晚上,王保保趁貊高等人不备,突然率军杀出,最后竟擒杀了貊高、关保等人。

    朝廷闻讯后,强硬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急剧变化,而王保保本人又上疏表白了委曲的心迹,于是双方很快达成了和解。

    此时,中原之地已尽被明军占领,朝廷急忙下令恢复王保保官职,并严令各路迅速出兵勤王。

    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这年闰七月底,元顺帝父子弃大都北奔蒙古大漠,元朝宣告灭亡。

    此后,王保保所能做的,就只能是不停骚扰大明边境,反复折腾,让朱皇帝头疼而已。

    实话实说:作为元末明初天字第一号偶像的王保保,其人很复杂,前后简直判若两人。大元灭亡前,不仅看不出他有多高明,反倒可以说愚蠢透顶,热衷于内斗和争权,而对于元帝国外部的致命敌人——朱元璋部,他一直是视而不见、放任和纵容。待到大元灭亡,蒙古贵族逃命漠北了,他反倒显出了惊人的胆识、谋略和韧性,跟大明王朝周旋良久,胜多败少,至死不屈。朱元璋在对他头疼不已的同时,也佩服之至。而他的名气也在此时达到了姐姐。

    这人,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末路英雄——非得把自己混到末路,他才迸发出能量成为英雄。但这样垂死挣扎的英雄又有什么意义呢?

    历史总喜欢重演,类似民族性格、人格和行为,值得后人警醒。

    看最新章节

    3、半仙之体是如何炼成的

    被朱皇帝称誉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又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刘基,在后世老百姓口中,几乎就是半仙之体。刘先生的神秘面纱是时候该揭开了。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刘福通曾冒称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可事实上刘基才真正是刘光世的七世孙,这回算是李鬼遇上了李逵。不过,刘光世虽与岳飞等人并称为“中兴四大将”,可事实上他不过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庸才。

    刘家本是军人世家,后来却渐渐完成了由修武到修文的变化。不过,从文韬武略的刘基身上仍可以看出,尚武的家风还没蜕净。刘基的曾祖就曾在南宋灭亡时组织过抗元武装,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是当地的名绅,所以,他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

    刘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名,其师郑复初曾经对刘父说:“您祖上积德,刘基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至顺三年(1332年),刘基参加了江浙行省乡试,中举人,名列第十四。

    第二年,赴大都参加会试,中进士。

    至元二年(1336年),他开始踏入仕途,被任命为了(江西)瑞州高安的县丞,相当于副县长。

    在高安县丞任上,因为刘基颇有廉直的名声,所以行省想要征辟他出任更高的官职。

    就在这时,目睹官场污浊的刘基却忽然动了弃官的念头。于是,他辞官返乡,开始了三年青灯伴读的生活。带着现实的困惑,刘基想从书本中寻找到答案。

    换了现在的某些官员,好不容易混到副县长,要让他辞官回家读书三年,那估计比判他入狱劳改三年都痛苦。所以,这么一比较,看得出刘基还是真心想做点实事的。

    这期间,刘基有过一次出游的经历,除了附近的海宁、苏州、金陵之外,他还一度到达了正泛滥中的黄河岸边,并清醒地觉察到了帝国潜藏的危机。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然,刘基不是一个袖手空谈的腐儒。

    这次北上,令刘基感慨甚多,他决定重新步入仕途,担当起读书人改造天下的重任。为此,他以诗言志:“人生惜死非男儿,但有马革可裹尸。”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出任了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

    刚上任不久,他就发现行省监察御史渎职,虽然这事不该他管,且对方的品级也比自己高,但以刘基刚直的性格,他还是愤而举报了那位官员。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上级不但不追查,反而斥责了刘基越权。改造天下的志向变成了笑话,刘基因此愤然辞职。

    这第二次辞职后,他闲居杭州四年多。眼瞅着大元,已从根子上开始腐烂,刘基的功名自许消褪了好多,甚至有了“清泉素石堪乘兴,欲买扁舟过此生”的遁世念头。

    但也就呆在家里这么想想而已。毕竟,此时的刘基还年纪,让他空老于林泉之下,是很不甘心的。更何况置身乱世,想洁身自好又怎么可能?

    当时方国珍部开始为患海上,刘基的四乡八邻受害的不少。对于大元的贪官,刘基只有不满,但对于义军,老刘地主阶级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切齿痛恨,恨不得生啖其肉。

    刘基的愿望不久得以实现。江浙行省征辟他为元帅府都事,帮着参与谋划剿匪大计。老刘一听,机会来了。

    他走马上任,随即建议:官军在各要地多修城池,步步为营,以堡垒政策对方国珍部形成压迫之势,逐渐缩小其生存圈乃至最终消灭之。这一招非常管用,不久,方国珍部就开始吃苦头了。

    中国历史上一个有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农家小福女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豪婿撒野怪医圣手叶皓轩神级龙卫表小姐婚婚欲睡:顾少,轻一点朝仙道强行染指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谷粒只为原作者未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未知并收藏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最新章节